漂移扫描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CRAFTS; Li et al. 2018)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优先重大项目之一。CRAFTS观测同时记录宽带谱线、窄带谱线和高时频时域数据,可同时支持河外星系中性氢、银河系中性氢以及脉冲星和快速射电暴等科学研究。其中宽带谱线数据覆盖1GHz 至1.5GHz频率范围,频率分辨率为7.6kHz,主要科学目标为河外星系中性氢、宇宙大尺度结构,以及河内射电复合线等。 CRAFTS在搜索快速射电暴等时变天体的同...
我们的太阳系很“平”——所有太阳系内的行星几乎都在一个平面内公转。其中,水星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相对倾角最大,为7度(图1)。相对倾角(mutual inclination)指的是两颗行星轨道平面之间的夹角,是衡量行星系统动力学结构的重要参数之一。与太阳系不同,系外行星系统的相对倾角可以非常多样化,理论上可以从0度到180度不等。最近,由清华大学天文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发现,短周期低质量行星的相对倾角与宿主恒星的金属丰...
Kepler-221是一颗G型恒星,拥有四颗行星(b、c、d和e)。在这四颗行星中,b、c和e三颗行星的轨道周期呈现出一种被称为"三体共振"的规律。这意味着它们的轨道周期接近整数比,就像一群舞者跟随相同的节奏同步起舞。具体来说,每当行星b完成6次轨道运行时,行星c完成3次,行星e完成1次。然而,在Kepler-221系统中,位于中间的行星d并不符合这种规律,它打破了原本的共振链,挑战了天文学家对这类系统演化机制的理解。为了揭开这一...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JWST)作为人类迄今最强大的空间红外望远镜,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团队提交的近 2500份观测提案中,只有少于 10% 的优秀观测提案能够获得通过,评审对科学价值把关严苛。近日,清华大学多名博士生领导的观测提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获得JWST观测时间。天文系师生的观测提案在近两年连续获得通过,表明我系在人才培养、前沿引领、开放合作等方面不断取得国际瞩目的成绩,进一步增加了我国青年在...
球状星团是围绕银河系等星系运动的致密、古老星团,通常包含数十万至数百万颗恒星。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这些星团因两体弛豫和潮汐剥离逐渐失去成员星。这一缓慢的解体过程最终可能导致某些星团完全消散,其恒星并入银河系的晕和盘。此前人们普遍认为计算球状星团的质量损失率问题已基本解决,其主要机制在理论模型和高精度N体模拟中已被充分研究了几十年。然而尽管理论极其成熟,迄今尚无直接的观测证据验证这些理论预测。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