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至19日,由清华大学天文系主办的“2023年度系外行星和行星形成研讨会”(简称EPF2023)在北京市延庆区召开。来自国内众多高校和研究院所以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约13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得益于先进观测设施的出现以及理论模型和计算工作的进步,系外行星和行星...
清华大学携手国内多家高校院所共同提出的宇宙热重子探寻(Hot Universe Baryon Surveyor,HUBS)项目,旨在利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施超导转变边沿传感器(TES)的X射线微量能器的在轨天文观测,此举将有助于解答关于宇宙生态系统的若干重要科学问题。2023年12月1日至12月4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海南大学联合承办的第三届HUBS学术研讨会在海南海口成功召开。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25所高校及研究...
2023年11月14日,清华大学天文系在教师发展中心成功举办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星系结构、形成和演化”课题学术讨论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何成处长、校外专家学者、群体成员和相关天文系教师出席会议,并就项目研究进展做了报告并开展了热烈讨论,促进了相关研究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9月13日,2023年清华大学天文系第一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暨国家奖学金答辩会在清华校内成功举行。天文系50余名博士生、博士后以及10余名老师全程参与了会议。在致辞中,蔡峥老师表达了对第一届天文系学术论坛的期许,充分肯定了论坛这一平台在科研以及博士生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对组织和参加论坛的师生表示感谢,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此次博士生学术交流会共分为三个分会场。三个分会场的报告同时进行,并允许大家以串场的方式...
2023 年9月14日,天文系年度战略研讨会在清华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召开。天文系14位教师参加了会议,李惕碚院士应邀出席。与会教师就天文系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年轻教师的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招生、学生培养、计算资源等议题等开展了广泛交流。该年度例会促进了天文系内部的沟通与思想碰撞,也为未来的重点工作提供了启示性的思路和建议